《炒股的智慧》前言???
陳江挺先生是暢銷書《炒股的智慧》1書的作者,是美國華爾街的職業炒手,現今陳江挺先生和妻子及兩個女兒居住在美國紐約。
陳先生雖說是1本股票書籍的作者,但是他和很多作者不1樣,因為他同時是1位職業炒手,是1位能在股市長久生存的職業炒家,出版《炒股的智慧》不圖賺錢(初版只賣9塊),而是將自己在華爾街的經驗傳授給尚處在股市初級階段的中國股民。
與陳先生相反的是1些中國股票書籍的作者,股民炒股票,他們炒股民,他們的收入來自書籍和講座。
前言
股市給那些缺乏經濟基礎的人帶來了以小錢賺大錢的機會。
對那些才高志大者來說,股市簡直就是1塊經濟福地。
然而這個“有經驗的人獲得很多金錢,有金錢的人獲得很多經驗”的地方殺機4伏,偶有斬獲雖然不難,要頻頻得手并非易事,而以此為生則更是對自我和人性的挑戰。
如果要我用1句話來解釋何以1般股民敗多勝少,那就是:人性使然!
說的全面些,就是這些永遠不變的人性:討厭風險、急著發財、自以為是、趕潮跟風、因循守舊和耿于報復,使股民難于避開股市的陷阱。
說得簡單些,就是好貪小偏宜、吃不得小虧的心態使1般股民幾乎必然地成了輸家。
俗話說,掙錢只有3個方法:用手,用腦,用錢。
用手掙錢掙的是辛苦錢,用腦掙錢的已算是人上人,真正的掙錢是用錢掙錢。
用錢掙錢,聽來來吸引人,誰不想用錢掙錢?
但用錢掙錢的先決條件是必須有錢,其次是你有相關知識來用這些錢掙錢。
股市就提供了這種完美的機會。
炒股不要求你有很多錢,大有大做,小有小玩。
它也不要求什么了不起的知識,非要學上3年5載才能買股票。
股票市場給了所有像我1樣窮人家的孩子1個用小錢就能用錢掙錢謀生的場所。
我自己的經歷比較復雜。
我是中國為數不多經歷土插隊和洋插隊雙重插隊的人。
我養過牛,種過地,曾在工廠做過機械工程師,也在報社做過記者,在美國的餐館做過多年跑堂,也曾戴領帶任職大財團的投資分析員、銀行的貸款專員。
我還拉過人壽保險,也曾是有牌照的地產交易經紀人。
在我這么多的經歷中,沒有1個行業比炒股為生更為艱難。
誰能在炒股行生存?
我有不下十位朋友試圖跟我學習專職炒股。
不必看老板臉色,不要定時上下班,不用在辦公室爾虞我詐,想想看,炒股為生或說職業炒股是多么具有吸引力!
他們不是碩士便是博士,智力毋庸置疑。
可惜的是毫無例外,他們在這行只生存了幾個月!
在他們開始學股的初期,我總是將我的所知傾囊相告,因為這行其實根本沒有秘密,他們可以隨時打電話給我,得到我的幫助。
但他們都失敗了,在股票學校交了學費畢不了業。
我常常想,這些絕頂聰明的朋友,有近乎學什么會什么的天分,在這行為何無法生存?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閱歷的增加,我慢慢感悟這些聰明人失敗的原因大約有兩個:
1、炒股的技能太活了;
2,他們太聰明,選擇太多。
炒股是有技術的。
上個世紀的美國著名炒家朱爾有句名言:“股票市場是有經驗的人獲得很多金錢,有金錢的人獲得很多經驗的地方。
”炒股的技術來自于經驗的積累,這1積累過程是艱難且痛苦的,那些懶惰的人,不愿動腦的人和只想快快發財的人在這行沒有生存的空間。
和其它行業不同的是,這行的技術不是死的,它是1種“心態”,看不見摸不著的“心態”。
你只能用心來感悟它。
你學習修車,輪胎壞了換輪胎,剎車壞了換剎車,只要熬的時間夠長,你就會成為修車專家。
換輪胎、換剎車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上次是這么換,下次還1樣。
股票可不同了,上次出這個新聞時股票升,下次出同樣的新聞股票可能跌。
你怎么知道股票會升會跌?
靠的就是感覺。
你必須有何時股票運動正常,何時股票運動不正常的感覺。
以上是“《炒股的智慧》前言”的詳細解讀。
編輯:劉一手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