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賣股票需要避開多少種“心理短板”???
買賣股票配資需要避開多少種“心理短板”
投資者像水中的魚苗,大部分被吃掉,只有少部分會長成大魚。
能夠長成大魚,并非吃得多,是因為適應環境而存活下來。
私募基金操盤手張旭東認為,大部分股民并非尋求利潤最大化,而是在追尋心理舒適程度最大化,因此不能客觀地面對自,導致各種非理性的行為。
賣贏持虧
投資者持有2種股票配資,1只賬面贏利,另1只虧損,該投資者會賣出哪只股票配資?
通常大部分投資者會選擇持虧賣盈。
這是投資者總是掙小錢賠大錢的原因。
這種行為的心理原因是,投資者在面臨既得利益時總是很保守。
怎樣才能防止過早賣出1只好股票配資?
首先是在股票配資上漲過程中不斷加碼,而不是反向操作,不斷向下加碼;
其次,要設置止盈點,控制好決策成本。
多個心理賬戶
“心理賬戶”是指在進行決策的時候,每個人并不是權衡了全局而進行考慮的,而是在心里無意識地把1項決策分成幾個部分來看,也就是說,分成了幾個“心理賬戶”,對于每個“心理賬戶”人們會有不同的決策。
投資者通常會將投資組合分成2部分:
1部分是風險低的安全投資,另1部分是風險較高但可能使自己更富有的投資。
但在決策時,投資者往往每次只考慮1個“心理賬戶”,把目前要決策的問題和其的決策分離看待。
不管大盤如何變動,不管個別股票配資的漲跌,最好要從資產總量上來管理自己的資金,進而管理自己的盈虧。
過度自信與事后聰明
投資者自認掌握了1定信息和1定專業知識,因而面對投資決策的時候,便過于相信自己的判斷力。
過度自信的投資者在市場中會頻繁交易,換手率很高,但并不能獲得更高的收益。
所謂事后聰明是指人們往往傾向于利用事件發生之后的結果去理解事件發生的原因及過程。
人們往往會忽視事后理解的天然優勢,而進1步貶低事前決策的復雜性與難度。
錨定心理
當達到6000點時,不少機構和專家會看到8000點甚至10000點;
當股市在2300點時,很多機構和專家又會預測到1800點、1500點或更低。
之所以會出現這1矛盾,往往是由于“錨定效應”的心理誤區。
人在做預測的時候,內心往往充滿了對不確定性的恐懼和不安,而通過設想1個具體的數字可以明顯降低這種不安,并且堅定自己的信念。
了解錨定效應,就要提醒自己下次做決定時要擺脫該效應造成的判斷偏差。
除此以外,必須有勇氣懷疑自己的第1判斷,接受新的信息去修正原有的判斷。
從眾心理
人們的投資行為往往會受到人的影響,當大多數投資者都因陷入貪婪和瘋狂而拼命追漲時,很少有投資者能冷靜而理智地抵制購買的誘惑;
而當大多數投資者都陷入恐懼之中時,也很少有投資者能抵制拋售的沖動。
明智的投資決策往往是“預料之外、情理之中”,大家都看中的熱點板塊的投資價值通常已經提前透支了,而聰明的投資者1般會不斷觀察與跟蹤具有投資價值的股票配資,當它的股價下跌到合理區間內時(被大多數投資者忽視),就會果斷吃進。
以上是本站關于“買賣股票需要避開多少種“心理短板””的詳細內容介紹,更多精彩請收藏本站。
編輯:大張飛上一篇:怎樣觀察股票的上漲空間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