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我對股票與基金的看法???
第1次買股票大概是在2009年,第1次買基金可能是在2013年。
直到現在我買過很多基金,也看過不少股票,也思考了很多。
所以今天跟各位說說股票與基金。
我做1個不太恰當的比喻。
比方說上海明珠小學1個班有50個學生,假設這個學校還不錯。
假設有1筆錢去投資這些學生,那么買基金就好比,每個學生我都投1些,未來1定會有1些學生身家過億、過十億,當然也會有1些學生可能身家1直不太高。
但是買股票就是多了1些偶然性,比方說有的人看自己覺著優秀的學生,把所有的資金都投在這幾個自己覺著優秀的學生身上。
那么等學生們成長起來以后,會發現,平均投資的這些人呢,他們不會有太大的偏差,只要整體這個學校是不錯的學生,未來總體的收益是不錯的。
而投資自己覺著優秀的學生的這樣的投資者的收益,未來可能會有很大的差距。
壓中幾億身家學生的投資者顯然就是收益最高的。
所以,股票跟基金就是這樣。
看滬深300,這看的就是1個平均數,只要這個指數整體表現都不錯,整體估值很低,若干年以后,整體收益相對來說是不錯的,能保持1定的年化增長。
但有些人,不買滬深300基金,只買滬深300里面他覺著是優秀的個股。
所以收益1定會有不同。
大數據上看,1定有人會跑贏滬深300的收益,同樣也會不少人會跑輸滬深300的收益。
而且有的時候會有極端,跑贏的人可能會大幅跑贏,跑輸的人有的人可能股票都退市了。
我自己深有體會。
前些年,買的幾只股票,好1些的是東方財富,收益真的很高,算起來3年左右,整體收益已經超過160%。
而前陣子賣掉的省廣集團,同樣持有3年,虧損了40%割肉。
但滬深300,這3年的漲幅就很穩。
從3400點漲到現在的4138點,整體收益在22%左右,年化在7%左右。
所以,持有基金,特別是持有1些指數基金,長期來看,你的年化很穩,只要你不是特別高估的位置買,跑贏通脹是問題不大的,但想取得超額收益幾乎很難。
但投資股票,則偶然性很增大很多。
收益高的會很嚇人,收益低的可能會虧沒了。
很多人說,我多投資者幾十只股票,這其實跟買指數基金有什么區別?
你買個幾十只股票,你根本沒有時間1個1個去細看,沒有時間1個1個去研究,還不如買指數基金。
所以,我個人有1個很重要的觀點:如果你是1個想在股票市場深入研究的投資者,我建議你選的行業不要太多,選的個股也不要太多,每年投資股票的個數不建議超過10,最好是有那么幾只,你深入研究就夠了。
最近的很多人說,1生1股,百元恒瑞醫藥。
還有人說1生1股,貴州茅臺。
這里面可能有1些炫耀的成分,但是這個道理很明顯。
如果你想股票取得超額收益,你1定只能精選優秀個股,而不是買太多股票。
所以,對于專業投資者,買股票,雞蛋就真的就要放在1個籃子里。
每年甚至好幾年專注幾只個股就夠了。
強如巴菲特,他有這么大1個團隊,有這么多的資金,其實他買的股票也是很少的,可能都沒有國內的很多散戶的數量多。
而股票和指數基金最大的區別,我個人還是覺著風險承受能力。
很多人說自己風險承受能力很強,但是當股票的大幅波動真的出現的時候,你可能真的就睡不好、吃不香了。
所以,做自己預期的收益,不要眼紅別人的茅臺,也不要對自己的收益有什么微詞。
人不可能賺取超過自己認知以外的錢,如果僥幸你靠著運氣賺到了,終會1天,靠著實力還回去。
以上是“談談我對股票與基金的看法”的詳細解讀。
編輯:大張飛上一篇:假期后的股票市場將如何演繹?
下一篇:沒有了